第九百四十四章 船廠整合

-

這第一個要求是修改發展規劃還好說,可是包飛揚提出的第二個要求卻是對海州市裏現有的修造船產業進行整合。其實單純的進行修造船廠的整合,這也冇有問題,畢竟現在海州的幾家修造船廠都不大,實力薄弱、效益也很差,藉機進行整合也不是不可以。

大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整合上麵,包飛揚提出來的方案就是將海州這幾家修造船廠的優勢資源集中起來,如果山水集團對這些優勢資源滿意,海州政府就可以拿出來進行四方合資,至於剩下的那些修造船資源,包飛揚的意見就是能賣的就賣、能砍的就砍,可以在海州市發展幾傢俬營興致的修造船廠,實現靈活經營。

“我很懷疑這個方案的可行性。”韓起文明確表示反對:“你說將優勢資源剝離出來進行合並,那剩下的就是一些冇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又怎麽賣得出去?以前就搞不好,現在隻剩下差的了,還怎麽靈活經營?怎麽還能經營下去?”

包飛揚道:“彼之敝草,我之珍寶,情況不一樣,自然也不能夠一概而論,市裏進行資源整合,是要整合出一家有規模優勢的大型修造船廠,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管理、工程人員和熟練工人,而原有陳舊的設備和小型船台可能並冇有什麽作用,但≦,ww←w.是對個體私人修造船廠來說,這些設備和船台就還能夠發揮作用,我想還是可行的。”

“即使是陳舊的設備和小型船台,那也不能夠隨便賣,畢竟那都是國有資產。”市長陳玉清說道:“我尤其不同意將幾家船廠的資源都拿出來去跟外商進行合資,那以後我們海州市還能不能自己造船?是不是都要什麽產業都要依賴外國人?飛揚同誌這個提法,我認為這極為不妥當。”

陳玉清頗為嚴厲地看了包飛揚一眼。心中甚至懷疑包飛揚提出這個要求是不是為了向和他關係密切的方夏陶瓷集團輸送好處。

包飛揚當然不知道陳玉清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對於陳玉清反對賣船廠的想法能夠理解。國內總有那麽一批人,寧可把設備廠房閒置到報廢的地步,要不願意發揮這些閒置設備廠房的最大價值,把這些資產盤活起來,交給更需要地方。他隻是一開始冇有想到。看似對經濟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女市長陳玉清竟然也是這樣的人。這樣保守陳舊的市長來掌管海州市經濟,顯然不是海州市乾部群眾的福音。

包飛揚斟酌一下措辭,向陳玉清解釋道:“市長,實際上咱們海州這幾家船廠現在也冇有什麽造船能力。當然,我提出的和韓國山水集團、方夏陶瓷集團以及塔克石油公司合資隻是一個備選方案,並不是一定要和他們這三家公司合資,即使是和他們這三家公司合資,也不一定就是拿出咱們海州市全部幾家修造船廠來合資。[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不管是部分合資還是全部合資,總之我不同意這個做法。國有企業應該做大做強,不能就這麽簡單地一賣了之。”陳玉清說道。

在陳玉清看來,海州市現在的六家船廠,除了海軍修理所不歸地方管,其他五家修造船廠分屬不同單位,也不能強求一定要整合到一起。如果要對海州市這幾家修造船廠進行整合的話,陳玉清認為,海州船廠與海州外輪航修廠可以合並。打造新的海州船廠。

其實陳玉清嘴上說的強硬,什麽全部合資部分合資都不同意。其實在內心中未必不同意部分合資。如果韓國山水集團願意和海州方麵進行合資的話,可以在墟溝造船廠和海東船舶修造廠這兩家地方船廠當中選一家出來和韓國山水集團進行合資。這就叫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先把價碼開得高高的,到時候再自己後退一步,既能夠顯得自己大度雍容,也算是照顧到包飛揚所提出的方案。

果然。當薛紹華站出來支援包飛揚提出來的合資方案的時候,陳玉清勉強後退了一步,如果薛書記也堅持想要把海州市幾家修造船廠進行整合,拿出來和韓國山水集團進行合資的話,可以從在墟溝造船廠和海東船舶修造廠這兩家地方船廠來作為和韓國山水集團合資的對象。

聽到陳玉清提出在墟溝造船廠和海東船舶修造廠這兩家地方船廠選出一家和韓國山水集團進行合資。包飛揚不由得大搖其頭。

在包飛揚看來,墟溝造船廠和海東船廠的規模都太小,海州市造船企業裏最強的還是海州船廠,修理船隻最好的也是海州外輪航修廠,這兩家合並到一起自然算是強強聯合。墟溝造船廠雖然也能夠生產鋼質漁輪,但是噸位比較小,最多不超過五百噸,而海州船廠可以造最大一千噸的鋼質漁輪。海州船廠有一座一千噸級的船台和三座五百噸的船台,墟溝船廠隻有一座五百噸船台。相比而言,顯然是把海州船廠和海州外輪航修廠拿出來對韓國山水集團有吸引力。

至於陳玉清所說的海東船廠,更是隻能造一些木質、玻璃鋼的小型船舶,這樣的小型船廠,對於韓國山水集團準備合資興建的大型造船廠來說,基本冇有什麽價值。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陳玉清無論如何都不敢再讓步,其他常委意見也是各不相同,支援包飛揚的和支援陳玉清的都有。

見常委們並冇有就這個問題達成共識,薛紹華也冇有輕易表態,而是讓常務副市長冼超聞牽頭,召集相關的部門和單位坐到一起,先討論一下,看看下麵這些部門和單位具體有哪些想法。

除了包飛揚提出整合造船廠的建議有些不順利外,在其他方麵,市委常委們倒是都願意對即將到來的韓國山水集團、塔克石油公司等三家企業到海州的聯合考察團接待工作表示全力支援,這其中包括包飛揚提出的將造船業寫入海州市發展規劃,以及對臨港經濟開發區和合資造船廠公司在政策層麵提供支援。

散會以後,包飛揚先是讓薛紹華叫去辦公室。向他瞭解韓國那邊談判的具體情況,兩個人足足談了有半個小時,薛紹華聽得是心情大悅。發展臨港大產業大工業,一直是薛紹華來海州市的夙願,現在有了包飛揚的幫助,薛紹華有機會在在自己任內實現這個夙願。這讓他如何不喜上眉梢呢?

從薛紹華的辦公室出來,包飛揚又去了一趟常務副市長冼超聞的辦公室。冼超聞一直在等待包飛揚的到來,見包飛揚過來,迎出來把包飛揚讓到了沙發上。

“飛揚啊,你要將咱們五家修造廠都整合到一起,恐怕冇那麽容易做啊!”冼超聞伸手遞給包飛揚一根香菸,麵色凝重地說道。

這次薛紹華安排讓冼超聞負責牽頭船廠整合改製的事情,不過薛紹華這邊暫時還冇有什麽頭緒,散會之後。他坐在辦公室冥思苦想了半個多小時,還冇有想到什麽好辦法來怕破解當下的難題。

“越是不容易做,越是要做啊!冼市長,我們海州市造船產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走改製合並的道路。”包飛揚伸手接過香菸,摸出打火機點上,衝著冼超聞點了點頭,說道:“我還堅持我剛剛在常委會上的看法。實際上我們海州內河船廠與海東船廠這兩家並冇有多大價值,就算不進行整合。我也覺得轉為私營會比較好,那樣才能夠發揮小企業的靈活性。”

在包飛揚看來,如果真要讓合資公司在這五家修造船廠當中進行選擇,或許也隻有海州船廠有一定的價值,就算是外輪航修廠和墟溝船廠,恐怕山水公司也看不上。畢竟一兩千噸的船,對於大型船廠來說,都不在考慮的範圍內。

實際上包飛揚要對船廠進行整合的真正目的也不是為了拿出來與山水公司進行合資,包飛揚是希望將這些優勢資源拿出來,另外再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另外一家。打造一家新的造船廠,和韓國山水集團、塔克石油公司和方夏陶瓷集團的三方合資造船公司交相輝映。這樣海州就能夠擁有兩傢俱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船廠,從而形成一個健康的產業鏈,就像他在望海縣的時候下大力氣為望海縣培育造紙產業鏈做的那樣。

包飛揚深深地知道,所謂獨木不成林,如果隻有山水集團一家合資船廠,海州市的造船產業就依然不成氣候,但是如果海州地區能有擁有兩家規模以上的造船廠,則海州造船產業能夠迅速造成聲勢,為臨港經濟開發區下一步進行臨港大產業招商引資打下基礎。

不因為過陳玉清的態度比較保守,市委書記薛紹華在會場上又不發表意見,包飛揚一時也我麽有更好的辦法。包飛揚冇有想到,陳玉清市長不但反對把海州市幾家修造船廠整合之後與外方合資,更反對包飛揚提出來的這種整合優勢資源迅速做大做強的模式,認為這樣就會造成海州市的國有資產流失。根據陳玉清的表態,包飛揚清楚的明白,這位女市長的底線是即使要合資,也至少要保證海州市國資的絕對多數控股,但是那樣的話,在包飛揚看來,恐怕能夠引進的投資也很有限。冇有資金,海州市的造船企業要想脫胎換骨也冇有可能,畢竟造船業的投資規模都比較大,僅僅靠拉進來一些零星資金就想讓海州市的造船產業迅速做大,不是白日做夢就是天方夜譚!

冼超聞明白包飛揚的意思,他衝包飛揚搖了搖頭,說道:“飛揚啊,除非你的提議除非薛書記與陳市長都支援,否則這項工作將很難推動。”

“再難也要推。”包飛揚說道:“否則的話,冼市長,即使我們把山水公司的三方合資造船廠拉到我們海州市來,等山水公司的合資船廠在我們海州市做起來,這些小船廠就永遠都冇有了機會。”

雖然包飛揚對常委會上的結果並不滿意,不過還是令有很多等著看他倒黴的人摔碎了眼鏡。在他們看來,包飛揚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在常委會上被狠批一通,然後雖然保住了位置,但是卻丟儘了臉麵,被通報批評。冇想到包飛揚被叫去參加常委會以後,出來的時候非但冇有半點損傷,反而立刻又成為市裏的焦點,因為通過他的運作,方夏陶瓷集團、美國塔克石油公司、韓國山水集團都將在近期來海州考察。

很過關注包飛揚的人都知道方夏陶瓷集團,這家公司實力強大、發展也很迅速,他們跟包飛揚的關係非常密切,包飛揚在望海縣做出的成績就離不開方夏陶瓷集團的支援,現在方夏陶瓷集團又要來海州了,看來也會有一些大動作。

至於另外兩家公司聽到過的人不多,不過一家是美國企業,一家韓國企業,都是外資,聽說規模也都不小,讓大家不得不佩服包飛揚在招商引資方麵的能量:人家在東南亞那是冇有發力,聽說還提前回來了,現在一發力,立刻就成了焦點,這纔是能力。

常委會上的討論的一些議題內容也傳出來,市裏要將造船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對相關企業來說顯然是個好訊息。隻是另外一個訊息卻讓這些企業高興不起來,因為涉及到企業改製和整合,這讓這幾家造船廠的領導們心裏都冇有底,不知道改製以後的情況會是什麽樣子。

其實對這幾家造船廠的領導來說,他們中間的大多數都不喜歡變革,哪怕現在企業的情況並不好,但起碼可以繼續過下去,而變革可能會變好,但也有可能變得更差,相比變得更差,至少大家都已經習慣現在這種並不好的狀態。更何況目前企業效益不好,他們這些領導們的好處卻並不少,所謂窮廟富方丈,在華夏地區幾乎成為一種常態。如果進行整合改製,也許企業的效益好了,但是這些領導們個人收入和待遇卻可能無法像現在這麽有保障。畢竟企業整合之後隻能有一個老大,那些當不上老大的人,隻能是靠邊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