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找老師傅,按老規矩

-

於是吳遠又把話重複一遍,楊支書頓時咧嘴大笑開來。

“我就知道,你不能親自白跑這一趟。”

吳遠訕訕一笑。

這話怎麼有點‘賊不走空"的意思呢?

所以解釋道:“其實我也是看到熱火朝天的亞運村工地,臨時起意,想起來的。具體談,還是大姐拿下的。”

楊支書倆眼一瞪:“冇有你在後麵出謀劃策,她能辦成這麼大事?我大閨女,我能不瞭解?”

得,這話要是讓大姨子聽到,怕是得抓狂。

“爹,其實大姐乾得不錯,幫了我不少忙。”

“你也冇少虧待她呀。”

得了,這話題冇法聊了。

吳遠果斷地把話題一轉道:“爹,我要的建材都運到了麼?”

楊支書一時還冇反應過來,愣了一會才道:“你是問修繕陵寢的材料?除了水泥,都運到地頭了。”

吳遠趁機起身道:“趁這兩天,天氣好,我去把陵寢修一修。”

楊支書也跟著站起來道:“你自兒個親自乾呀?”

“對呀,”吳遠理所當然地道:“爹,彆忘了,我木匠瓦匠都會。”

楊支書擺擺手道:“不是說你會不會的問題!問題是你這麼大個老闆,上過新聞聯播的名人了,這種活哪能勞你親自動手?”

“你先彆忙活,我給你找人。一會你到地頭,負責指揮就成。”

吳遠爭取道:“爹,不用這麼麻煩的……”

話未說完,就被楊支書打斷道:“什麼不用?這事聽我的。老話說,千金之軀坐不垂堂的,你現在越做越大了,多少也得注意點身份。”

“你先在家歇一會,等我找好人,給你打電話。”

說完這話,楊支書就揹著手,蹭蹭地走了。

吳遠很是無奈地回到樓裡,就聽丈母孃劉慧道:“你爹說得對,你現在是得注意身份,凡事彆太親力親為。有活就讓下麪人去乾,不然下麵的人不怕你,將來也會成問題。”

對於這樸素的管理觀念,吳遠實在是不好說什麼。

隻能在家裡陪著小江和玥玥玩一會。

直到太陽漸高,臨近中午了,楊支書才從村部打來電話說,人都找好了。

這麼快?

吳遠狐疑之下,騎上二八大杠,直奔村部。

到了村部才發現,楊支書跟前為了三個上年紀的老師傅。

一個吳遠認識,是村裡有名的石匠老夏頭,原本給老爺子和老太太立碑,就要找他的。

另外兩個老師傅,吳遠眼熟歸眼熟,可姓甚名誰就叫不出來了。

吳遠掏出煙,就聽老丈人介紹道:“夏師傅,這我就不用多說了。這兩位,李師傅,王師傅,修陵蓋墓,都是行家。”

“你給父母修繕陵寢是好事,但這事必須找懂行的老師傅來做。否則萬一驚動老祖宗,回頭再生出不必要的事端來。”

聽著老丈人這話,吳遠心道,想必這事是有什麼說道來著。

接著就聽夏師傅開口道:“按照規矩,小吳呀,動工之前,得先祭奠祭奠,跟老祖宗報備一聲。”

老李師傅續道:“接著,就得找風水先生來看看……”

結果話未說完,就被王師傅打斷道:“他這就不用了,隻是外圍修繕,不用看風水。”

夏師傅補充道:“風水格局不用大動,是不用專門請先生。但修繕一新,總有些新變量加入,注意還是要注意一下的。”

“比如這碑該麵向哪個方位,你想要栽種的鬆柏,又在什麼方位等等。不過這都是小事兒,我們老幾個順帶著就能幫你定了。”

吳遠也算是心服口服,“那就勞煩幾位老師傅了。”

“好說好說,回去準備吧。”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前世燒紙祭奠在前,立碑種鬆在後,吳遠並冇有想太多。

哪裡知道,這裡頭還有這麼多說道。

吳遠騎上二八大杠,直奔鄉裡,去買紙錢。

結果剛買好出來,就被三姐夫熊剛抓個正著:“多咱回來的?”

隨即不等吳遠回答,目光落到一疊疊尚未剪開的紙錢道:“買這給爹孃的?你三姐還冇準備哩。”

吳遠連忙解釋說:“按照夏師傅幾人的說法,修繕之前先告慰一下先祖,祭奠一下。”

“那行,到我家去弄,你三姐準備這些最在行了。”

“我也能弄,就不麻煩三姐了。”

“麻煩什麼麻煩?不麻煩!你要是不去,讓你三姐知道了,你知道後果的。”

吳遠不得不隨著熊剛去了下圩村。

因為他知道後果的。

三姐吳秀華會哭給他看。

幾位姐姐之中,吳遠最怕三姐掉眼淚了。

因為三姐掉眼淚的樣子最像孃親,他扛不住。

定下來,熊剛從水利站推出二八大杠,和吳遠一起,直接回了家。

路上,熊剛提起道:“昨晚你上電視的事,我們都看到了。把你三姐激動的一夜冇睡著,說你特彆上鏡,比真人還好看。”

吳遠咂咂嘴,我這真人就不那麼好看了唄?

當然吐槽歸吐槽,他跟三姐自然是不可能計較這點的。

怎麼說,都是為幺弟驕傲的心情。

接著熊剛也跟楊支書一樣問起,三百萬變成五百萬的事兒。

吳遠又跟著一通解釋。

聽得熊剛是無比的振奮,“想不到生意做大了,還能這麼做!你這等於是不花一分錢,讓盼盼傢俱在亞運會上露了把臉!”

“等亞運會一過去,盼盼傢俱在全國打出了名聲,卞孝生那繅絲廠,還拿什麼跟你比?”

吳遠笑道:“或許不用等到那時候。”

熊剛點點頭道:“也對,現在盼盼傢俱廠的業績,已經是繅絲廠遠遠追趕不上的遙遠目標了。”

其實吳遠想說的是,這次讚助儀式之後,電視媒體和紙媒報道傳開之後,就可以見到一定的市場推廣效果了。

不過熊剛這麼說,也冇毛病。

所以乾脆就不再解釋。

倆人就這樣到了三姐家,吳秀華正坐在門口的台階上,不停地拿著針在頭髮上摩挲,縫補著什麼。

一見到幺弟和丈夫同時回來,車把上還掛著紙錢,頓時放下手頭的針線活道:“到日子了麼?我記著冇有呀。”

(本章完)-